• <blockquote id="s2wss"><center id="s2wss"></center></blockquote>
  • <bdo id="s2wss"></bdo>
    <menu id="s2wss"></menu>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特別關注 > 正文

    【環球速看料】爸媽染上“網癮”,年輕人怎么辦

    時間:2022-11-04 06:47: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換位思考、有效幫助,用魔法打敗魔法。

    ——————————


    (相關資料圖)

    蕭游第一次知道某購物網站的強大,不在于“砍一刀”的病毒式傳播,而是媽媽在上面買了100個35毫升的塑料小盒子,功能也十分小眾——“百香果分裝神器”?!拔也恢肋@種東西是如何精準地投放到我媽手機購物App的首頁,我只知道她每天晚上的娛樂活動是把所有購物App都巡視一遍,家里電視都很久沒人看了?!?/p>

    云龍每次去媽媽家,人還沒進門,就聽到媽媽手機的短視頻聲音?!巴廖陡阈σ曨l、唱歌跳舞、心靈雞湯……她在廚房做飯,手機在客廳開到最大聲。這些App還洞悉人性,看到一定時長會有現金紅包領,雖然只有幾分錢,她還是樂此不疲?!?/p>

    何炎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給爸爸的手機裝上了某集納新聞的App,爸爸從此抱著手機了解世界局勢,在沙發上一坐一天?!八耆植磺迥男┦恰I盤政治家’的自媒體,哪些是真實可信的新聞,他越看,算法就越支持他愛看的東西,我跟他爭論,他說網上大家都是這么說的?!?/p>

    不知從何時起,“少玩手機”“少玩電腦”,從父母對孩子的叮囑,變成了長大的孩子對老去父母的碎碎念。購買質量不明的東西、輕信不實信息、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不少年輕人似乎擁有同一款染上“網癮”的父母。

    說起父母的“網癮”,很多人都能吐槽半天。不過,真的是父母錯了嗎?

    父母沉迷網絡,他們得到了什么?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博士汪冰有一個朋友跟他抱怨,母親80歲了,“我覺得她最好的朋友是手機和iPad”,看短視頻占據了大量時間,“好像我做任何事情都代替不了手機和短視頻給她帶來的快樂”。

    汪冰覺得,沉迷網絡是任何年齡段都可能遇到的事情。年輕人之所以沒被貼上“成癮”標簽,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有工作這件“正事”占用時間和精力。當孩子不上學、老人退休的時候,成癮性自然就體現出來了。既然這么多人離不開網絡,分析“網癮”的時候,我們關注的不該是網絡這個“工具”,而是工具所能實現的“目標”——父母沉迷網絡的時候,他們得到了什么?能讓人最持久“上癮”的往往是我們內心那些未被滿足的需要。

    蕭游在朋友圈目睹了媽媽對100個35毫升小盒子的使用全過程:買來百香果、檸檬、金桔,去皮去核,加入冰糖,燉成一鍋,分裝后,冰柜冷凍,然后分發給親朋好友,以及親朋好友的親朋好友。之后,媽媽收獲了很多表揚。

    云龍的媽媽看短視頻,也自己拍短視頻分享。盡管云龍覺得那些充滿了奇怪特效和音樂的視頻甚至有些“辣眼睛”,但這并不影響媽媽奠定了在小姐妹之間“潮流意見領袖”的位置?!八齻兘洺R黄鸪鋈コ?、去農家樂,短視頻是她們之間的社交紐帶?!痹讫堈f,“就像我們小時候喜歡的QQ秀,現在看來也很傻,但當時的同齡人都喜歡?!?/p>

    汪冰說,人類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退休的父母有時候都還沒夠上老年,還是身強力壯的中年,但他們沒有更多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商場里有兒童樂園但不會有老年樂園。當社交、被認可、被需要的各種需求仍然旺盛,網絡出現,一擊即中。

    要承認科技公司的“算法”有著強大的力量——新聞推送都是你感興趣和愿意相信的,網購首頁都是你喜歡的,“老專家”說的養生秘訣一個比一個簡單便宜又有道理……而以上種種,只要一臺有電有網的智能手機就能享受到,放眼望去,比這經濟實惠的娛樂方式其實不多。

    想幫父母戒除“網癮”,“為你好”不是理由

    如果只是消磨退休時間的娛樂方式,又不花什么錢,“網癮”似乎也沒什么問題,但問題終究還是來了。

    一方面是精神上的負面影響?!爸袊壳斑@一代中老年人,不是網絡的原住民,他們不具備很好的媒介素養。他們分辨和主動搜索信息的能力不強,一般是被動推送,容易輕信,走不出‘信息繭房’?!蓖舯f,“這帶來的最大危害是,他們會越來越發現,看到的東西和自己想得一模一樣,看了一條說吃什么長壽,就會有很多信息涌來說‘是啊是啊’。他們不清楚信息是如何被制造的,也不知道什么叫‘帶貨’,更不清楚背后的那些坑?!?/p>

    另一方面是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中老年人本來有鍛煉和其他線下社交的活動,被手機等網絡終端綁定后,在沙發上一坐半天,對身體是不利的。

    當年輕人發現了“網癮”對爸媽帶來的負面影響、想加以勸阻的時候,第三種負面影響出現了——家庭關系危機。

    “我爸堅定地相信自己每天看到的都是全網最火、最前沿的東西,經常跟我言之鑿鑿地分享,我說是偽科學,他不信,兩人發生爭執,他就很受挫……”何炎說。

    與他類似的經歷發生在很多家庭中,汪冰還有一個朋友的媽媽花了不少錢,網購了駱駝奶,“她跟媽媽說這個沒什么用,媽媽怪女兒就是舍不得花錢給自己補補身體”。

    汪冰說,年輕人在試圖讓父母戒除“網癮”時,不管有沒有說出口,“為你好”都是一個重要理由。而在幾十年前,這正是父母管束我們的通用理由。只是如今,我們與父母的位置發生對調?!拔覀冏哉J為知道了更多能讓父母過上更好生活的方式,但什么是‘好’,并不完全取決于是不是真的好,還在于父母自己的標準,以及邊界與尊重?!?/p>

    就像小時候,父母一直期待通過自己的管理與教育能改變孩子,但事實上不太可能;同理,子女也需要放下執念,對父母生活的“干涉”,邊界在哪里,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都是需要與父母確認的。

    有的年輕人平常工作忙,難得周末有空去看望父母,就像“視察”一樣,打開冰箱,這個不行,扔了;打開柜子,那個不行,扔了;跟你們說少看手機,怎么又在看;數落完,走了。汪冰說:“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人的心理饑餓和生理饑餓一樣,都真實存在,都需要被滿足,如果不讓吃垃圾食品,就要給予別的替代品。如果不讓父母看手機,你讓他們玩什么?你負責給他們找可以一起玩的伙伴嗎?”

    汪冰強調,懲罰不是教育,禁止也不是教育,“一刀切的禁止是一種作為子女的‘懶政’。禁止之后有沒有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新習慣、新方法,這是子女更需要做的?!?/p>

    換位思考、有效幫助,用魔法打敗魔法

    在親子關系中有8個字“換位思考、有效幫助”,這同樣適用于長大了的孩子和老去的父母之間。

    汪冰提供了一些具備實操性的建議:首先,從了解父母入手,知道他們真正想要什么,可以直接對話,也可以觀察他們在網上關注什么,了解行為背后的需求;其次,學會鼓勵與欣賞父母,與其聚焦他們做錯了什么,不如放大他們做對的地方,用放大鏡來看優點,比如媽媽發來一條正確的營養學知識一定要好好夸夸;最后,多多陪伴,親密關系中另外一半的最大價值不是給他“治病”,是給他愛。

    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回老家,空巢老人平常的精神生活主要通過網絡,與孩子的聯絡也通過網絡,那正好,“用魔法打敗魔法”。

    蕭游為媽媽推薦了不少智能家居產品,并教會她如何使用。這不僅滿足了媽媽的購物欲,還讓她有了跟上時代步伐的成就感,蕭游更是在朋友圈不吝辭藻地各種花式夸獎?!板X已經花出去了,別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就能少買些了,我媽現在還會主動來問我某樣東西值不值得買?!?/p>

    汪冰說:“當父母愿意跟我們分享他們的生活,信息靠不靠譜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分享的行為讓我們的關系更加親密,也彼此更加信任。如果遇到特別不靠譜的事兒,我們也能知己知彼,防患于未然?!?/p>

    今年中秋節,何炎的父母來他的工作地探親小住,他抓住機會,讓父母按照某靠譜科普公眾號上的建議,不要頓頓喝粥。一周后,長期高血糖的老人血糖恢復了正常。何炎趁機幫父母關注了這個公號,并清理了一些“偽專家”的號,以良幣驅逐劣幣。

    “父母不要期望孩子變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年輕人也不要期望父母變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我們都不完美,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彼此關愛?!蓖舯f。

    (本文除汪冰外,其余均為化名)

    標簽: 風景矢量圖 圖像素材 卡通動漫人物 屏幕截圖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