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越來越多。最新的全國數據顯示,我國超重和肥胖的比例為監測人群的40%以上,其中兒童也有10%-20%的超重或肥胖。
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此時合成過多的脂肪細胞或組織,會對我們身體的不同器官帶來近期和遠期的不利影響,如脂肪肝、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高血壓、性早熟等等。
于是,很多家長和孩子開始沉迷于各種各樣的減肥傳說,跳入了一個又一個的坑,而這些傳說不僅不會起到減肥的作用,甚至是對孩子的身體有害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因此,為避免家長和孩子們在減肥的道路上踩雷,下文將梳理一些兒童減肥過程中常見的誤區,希望可以對減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小時候胖點可愛
長大了自然會瘦
錯
孕期、出生、嬰兒期和學齡前階段是生命周期中四個容易發生肥胖的窗口期。學齡前兒童是飲食和生活習慣等養成的重要時期,研究顯示,肥胖的學齡前兒童有更高的概率延續為肥胖的學齡兒童甚至成人。而且,兒童肥胖還會帶來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和肝、運動、骨骼、心理行為及認知、智力等多方面危害,因此,不容我們小覷。
02 減肥就是少吃肉甚至不吃肉
錯
作為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肉類對處于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兒童尤為重要。好胃口的兒童會在大量吃肉的同時攝入過量的油脂和糖分,而這些恰恰是導致肥胖的幕后推手。
因此,在兒童減肥過程中,肉類選擇上以去皮的精瘦肉為主,魚蝦蛋奶也都是很好的選擇,攝入量以專業人員的推薦進行攝入。在烹飪方式中,以低油、低糖、清蒸、水煮等方式為宜。
03果汁牛奶不限量
錯
很多家長以為果汁牛奶都是健康食品,因此不限制兒童的飲用。
分開來講,對于果汁而言,無論是鮮榨還是商店成品,都比完整的水果含有更高的糖分和更少的營養素(見光分解、機械破壞等),不僅需要限量,最好可以使用水果本身作替代。
需注意的是,即便是水果本身,仍以每天一份為宜。
至于牛奶,我們常說多喝牛奶多長高,是因其富含蛋白質和鈣質,但不限量的喝奶,容易攝入過量的脂肪。因此,對于肥胖兒童,可以選擇低脂或脫脂牛奶,每天300ml左右,同時應積極參與身體鍛煉,以促進鈣質的吸收和利用。
04主食以粗糧為主
錯
由于升糖指數低,粗糧在減肥人群中備受推崇。但對于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的兒童來說,過多的粗糧攝入會加重胃腸功能負擔,造成腹脹、消化不良等問題,同時也會影響人體對鈣、鐵等營養素的吸收,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因此,粗糧在主食的占比中不宜超過1/3。
05高強度的運動
錯
因為體重基數大,高強度的運動容易出現膝蓋損傷等問題。由于大部分的肥胖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所導致,所以在減肥初期,我們應以剔除壞習慣為主。
除了不恰當的飲食習慣,肥胖兒童大都習慣久坐,我們可以把他從板凳上拎起來,培養其參與戶外活動的興趣,比如騎車、打球、游泳等,多走路上下學,假日時可安排郊游、爬山等活動,每天的運動時間最好能達一個小時。
至于高強度的運動,可在瘦下來一些之后,再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
06肥胖就是營養過剩
錯
盡管大部分的肥胖都是因為營養過剩,仍有部分兒童是因為腎上腺或腦垂體等器官疾病所導致。在減肥前,應先前往醫院進行相關身體檢查排除相關疾病更為安全有效。若真是疾病所導致的肥胖,在對疾病進行治療后,體重即會逐漸恢復正常。
總結來說,營養素攝入不平衡是兒童減肥的大忌,應首先至醫院營養科進行專業咨詢;家長在家中幫助兒童減肥時,可根據專業人員的建議,以改變不良習慣和生活方式為主;限制高糖高脂高鹽的小零食(蛋糕、薯片、糖果、可樂、奶茶、冰淇淋等等);合理選擇食物,定時定量進餐,采用少油的烹調方式,詳細記錄每餐各種食物的攝入量;進餐時放慢速度,細嚼慢咽;減少看電子產品的時間,避免久坐,多做戶外活動;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等。(本篇轉載自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
文/項怡 牛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臨床營養科)
/營養知識小鏈接/
對兒童身體好的水果應該怎么吃?
多吃水果,不但可以幫助孩子長身體,還有益于大腦發育,幫助孩子記得多、記得牢。兒童青少年該什么時候吃水果?吃多少種?吃多大量?該怎么吃水果?
富含類黃酮的水果有益大腦功能
均衡營養,有助于兒童青少年保持適宜的體重增長。每天吃足量水果是孩子保持健康體重的秘訣之一。
新鮮水果中水分含量較高,是膳食維生素C、胡蘿卜素、鋅等微量營養素的重要來源。除了一般營養成分,水果中還含有豐富的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學物,尤其是深顏色的水果。富含類黃酮類植物化學物的水果有益大腦功能,特別是在關鍵的發育時期,類黃酮的攝入可以改善認知功能, 含量較高的水果有葡萄、漿果(藍莓、桑葚),石榴、柑橘、山楂等。
榴蓮、牛油果等水果,脂肪含量均較一般水果高,可以提供較高的能量,在吃的時候需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和食用頻率。
一個拳頭大小的蘋果就能滿足每日所需
無論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能吃水果就很好。上午大課間、下午三四點更是吃水果的好時間。每天1-2種,每周3-5種,新鮮應季最健康,多種顏色更健康。
每天半斤水果。一個拳頭大小的蘋果,三四個普通大小橘子都能滿足,一根香蕉一把藍莓這樣的水果組合更優秀。
水果盡量帶皮吃
果皮中含有更豐富的植物化學物,還能保護營養成分不流失。清洗干凈,能帶皮吃的盡量帶皮吃。能用嘴嚼的,不要打汁。因為咀嚼不但有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還能讓孩子有個好臉型。
五果為助,健康成長。爸爸媽媽快去給孩子準備水果吧,愛吃水果的父母才能養出愛吃水果的孩子。
文/徐維盛(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食物營養室副研究員)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黃河安瀾】走進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領略“三黃”文化俯瞰炎黃廣場。人民網程明輝攝俯瞰炎黃廣場。人民網程明輝攝人民網鄭州9月17日電?
2022-09-19 05:38
原標題:【大美中國】黃河東流處一路歡歌聲光明日報記者楊玨【大美中國】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西侯度燃燒最早的火種。在這里,你可以聆聽垣曲古
2022-09-18 16:28
原標題:北京時裝周:國潮美妝秀9月16日晚,北京時裝周,一場大秀的造型由知名美妝藝術師毛戈平擔綱設計,精選歷年“四季氣蘊東方”系列的彩妝
2022-09-18 15:35
原標題:【黃河安瀾】古今輝映河南洛陽文旅融合展新彩人民網洛陽9月16日電(程明輝)從伊河畔的龍門山色,到人頭攢動、香味四溢的老城十字街夜
2022-09-18 15:32
原標題:四項考古發現聚焦黃河中游早期城市模樣光明日報北京9月17日電(記者李韻、王笑妃)近日,國家文物局在京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
2022-09-18 15:48
原標題:《秋英呈艷圖》鄒一桂[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鄒一桂(1688~1772)清代畫家,字原褒,號小山,現江蘇省無錫人。鄒一桂能詩善畫,尤擅
2022-09-18 07:44
【守靜觀?!吭瓨祟}:每個人的人生大事張軍霞前幾天,我陪女兒看了《人生大事》這部電影,觀影過程中,我被幾個頗為溫情的細節打動,忍不住一
2022-09-18 06:48
原標題:新米粥的香氣劉恒菊金秋時節,水稻即將成熟。父親一天要去田里幾趟,查看我家各塊稻田,想弄清哪塊稻田可以最先開鐮。母親也總是催促
2022-09-18 06:39
原標題:脊背上的溫暖常英華奶媽站在院落門口的酸梨樹下張望,順著她的目光,能看見遠方她牽念的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初來奶媽家,我剛滿月,她
2022-09-18 06:26
原標題:云的故鄉木汀云的來來去去,不為漂泊只為回家到了蓮花觀景臺會選擇不約而同地長成一棵盎然的樹用眼睛聽天與地對話用耳朵感受云與風的
2022-09-18 06:27
原標題:涼風萬里敕勒川周孫卉敕勒川的風,颯颯的,帶著哈素海的潮潤,帶著綠草的清鮮,浩浩蕩蕩直撲入懷,滿身的煩熱瞬間消解,精神頓時一爽
2022-09-18 06:25
【藝評】原標題:國產動畫征途尚遠沙洲今年的暑期檔中,國產動畫電影《新神榜:楊戩》與好萊塢知名IP電影《小黃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傳》同天
2022-09-18 05:41
原標題:短短兩個月,多部破圈劇集,共同開啟“IP全視角營銷”新模式(引題)劇集“繼續營業”的天花板正在被打破(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2022-09-18 05:24
原標題:與“未來”對話9月15日,北京,觀眾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內參觀“未來派的宇宙”展覽。據了解,該展覽為2022年中國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
2022-09-18 05:38
原標題:深圳職工詩歌大賽啟動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劉友婷實習生朱小燕)近日,由深圳市總工會主辦、深圳市工人文化宮承辦的“致敬勞
2022-09-18 05:46
原標題:走在豐碩的季節張正如果不是故鄉還有親人,我情愿與故鄉保持一段距離,因為在我的想象中,故鄉如酒,在記憶的窖中封存時間越長,越香
2022-09-18 05:39
原標題:制度、禮儀、音樂與文辭:樂府學的四個維度本世紀以來,樂府學研究取得長足發展,理論建設愈加自覺。治學方法也由傳統學術之文獻整理
2022-09-17 15:39
原標題:五大基本陳列亮相七成珍貴文物首秀(引題)“京西小故宮”歷經五年修繕重張(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祺瑤歷經五年整體保護修繕,素有“
2022-09-17 15:46
“著書者說”原標題: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主題)——從三星堆看中華文明(副題)編者按數月前,三星堆考古又有新發現。相關“祭祀坑”出土的諸
2022-09-17 15:47
原標題:講脫口秀同時也在尋找病友籌錢為黃斑變性治療湊資金(引題)黑燈:用脫口秀抵擋命運的重錘(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脫口秀演
2022-09-17 15:38
原標題:吳敬梓的“聲教”思想與《儒林外史》中的情感場域從本世紀初才引發廣泛關注的吳敬梓《文木山房詩說》來看,在吳敬梓的《詩》教觀中,
2022-09-17 15:42
原標題:“手稿中的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亮相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黃哲雯為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
2022-09-17 09:35
原標題:天津大學創新DNA存儲算法讓千年敦煌壁畫再保存千年萬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璽通訊員趙暉記者日前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團
2022-09-17 09:41
原標題:“她的作品是兩岸文學交流的紐帶”(主題)——兩岸書迷共憶三毛(副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張盼?1989年,臺灣知名女作家三毛返鄉尋
2022-09-17 08:27
【作品廣議】原標題:一本沉重的傳記肖承森比喻,是漫畫最常用的手法。打個什么樣的比方,輕快的還是沉重的或者輕快里隱藏沉重,則檢視漫畫家
2022-09-17 06:47